亞太發去九宮格見證展呼喚大格局大擔當_中國網
新華社香港12月26日電 跨年特稿|亞太發展呼喚大格局大擔當
編者按:2024年的世界變亂交織。新華社亞太、非洲、中東、拉美、歐洲、亞歐、北美七大總分社主要負責人,帶您回眸2024、前瞻2025,縱論國際形勢,評析地區熱點,講述他們眼中的世界。
新華社記者 汪金福
2024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演化,亞太地區局勢在緊張與緩和之間反復拉鋸。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板塊和主要增長引擎,亞太地區呼喚穩定與發展。過去這一年,中國以實際行動展現大國擔當,在亂云飛渡中彰顯自信從容,為地區局勢帶來寶貴的確定性。
2024年9月6日,杭溫高鐵列車行駛在義烏市境內的線路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呂斌攝)
風云激蕩 亞太仍是火車頭
2024年,“變動”成為亞太地區格局的顯著特征。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從南亞到南太,地區熱點問題交織疊加、相互牽動。
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緬甸沖突綿延不止……不同次區域的熱點事件背后,各種力量相互勾連,攪局生亂的勢力若隱若現,打破平衡的企圖愈加明顯。
地區多國政局多變。有權力平穩交接,也有權斗引發動蕩。有一些老面孔離開,也有中生代登場,為政壇帶來新氣象。
2024年12時租場地月4日凌晨,警察在韓國首爾的韓國總統府外戒備。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 攝
飽受“黑金”丑聞影響,日本眾議院“大換血”,首相更迭;韓國上演“戒嚴”風波,朝野黨爭漸趨戲劇化;在新加坡,執政20年的“50后”李顯龍交棒給“70后”黃循財;在泰國,現年38歲的佩通坦·欽那瓦出任總理,創下出任總理最年輕紀錄。
過去這一年,突發事件令人記憶深刻。地震、臺風、洪澇等天災頻擾,讓我們一再反思人類與自然相處之道;恐襲、沖突、戰亂等人禍連連,也讓我們更加堅定對和平穩定的向往。
2024年第一天,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7.九宮格6級地震并引發海嘯,直接導致200余人喪生;9月,臺風“摩羯”自東向西橫掃中南半島,持續強降雨引發洪災及山體滑坡,在越南和緬甸分別造成逾200人死亡;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恐怖主義仍然是威脅安全、阻礙發展的毒瘤沉疴。
這是2024年9月12日在越南首都河內拍攝的洪災區域。新華社/越通社
風高浪急,但亞太地區仍是全球范圍的團結合作高地,是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亞洲開發銀行在12月發布的最新報告中預測,亞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2024年經濟增長率為4.9%,2025年增長率為4.8%。
亞家教場地太人民攜手同行,暖心故事讓人充滿力量。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遭遇7.3級地震后,首都維拉港居民立即著手自救互助,多國迅速響應馳援;斯里蘭卡向巴基斯坦捐贈一批眼角膜,幫助因恐怖活動而失明的巴基斯坦人重見光明;16只在日本出生的朱鹮運返中國,見證中日兩國數十載保護這一瀕危物種的共同努力……
變亂交織 中小樹屋國帶來確定性
2024年,亞太合作面臨地緣政治、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上升等挑戰。面對大變局,中國展現大格局、肩負大擔當。
從牢固樹立亞太命運共同體意識,到倡導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再到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中國始終是亞太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引領者,致力于為地區發展注入確定性、新動能。
在斐濟奈塔西里省,塞魯瓦伊婭·卡布卡布在中方技術人員幫助下,實現了從農民到菌草菇農場主的身份轉變;在老撾萬象,《萬象時報》記者坎蓬用文字和照片記錄了中老鐵路開通三年來,當地民眾生活出現的可喜變化;在斯里蘭卡尼迪亞村,中國科學家11年里31次考察研究,凈水項目落地,村民終于喝上健康的飲用水;在瑙魯艾沃港,中企承建的現代化碼頭初具規模,將讓這個太平洋島國同世界更高效地聯通。
2024年1月18日,工作人員在瑙魯艾沃港碼頭升級改造項目工地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10月,中國與東盟十國領導人在老撾萬象宣布實質性結束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表明雙方致力于在復雜的全球環境中深化經濟一體化與務實合作。
作為不少亞太經濟體的主要貿易伙伴和地區產業鏈供應鏈重要節點,中國對亞太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4.2%,帶動地區37.6%的貨物貿易增長和44.6%的服務貿易增長,在亞太經濟合作中持續發揮動力源和推進器的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也為亞太提供新機遇,促進了共享空間世界現代化的發展潮流。
在泰國羅勇府工廠生產的中國品牌電動汽車不斷給泰國消費者帶來驚喜,滿載泰國榴蓮的貨車最快15分鐘就能從云南河口口岸通關進入中國;中時租方承建的光伏電站點亮了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居民的家,產自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咖啡在中國上海的消費者手中散發醇香。
中國發展離不開亞太,亞太繁榮也離不開中國。
習近平主席曾用“地瓜”來詮釋中國扎根亞太,與亞太地區國家共謀發展的決心。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塊莖始終長在根基位置。”習近平主席說,“同樣道理,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都將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
開放包容 地區發展大趨勢
當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供應鏈合作受阻,亞太合作正面臨不進則退的挑戰。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亞太發展更加需要開放包容。應當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
1955年4月,印尼萬隆,第一次亞非會議在此召開。亞非29個國家和地區領導人慷慨激昂,形成了“團結、友誼、合作”的萬隆精神。
新的一年,萬隆會議將迎來70周年紀念。在“全球南方”國家占多數的亞太地區,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正成為越來越響亮的共同呼聲。
新的一年,中國將與亞太地區多個國家迎來建交周年紀念。盡管歷史刻度各不相同,中國與各國賡續友誼、合作共贏的誠意不變。
新的一年,亞太合作將迎來新機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將在韓國東南部古城慶州再次聚首,為共同續寫“亞太奇跡”貢獻智慧。
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構建開放融通的亞太合作格局、培育綠色創新的亞太增長動能、樹牢普惠包容的亞太發展理念。這一目標不僅回應地區人民對穩定、發展、繁榮的共同期盼,也為亞太發展下一個“黃金三十年”貢獻了中國方案。
正如泰國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所說,亞太是區域內民眾的共同家園,建立一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亞太命運共同體,是所有人的心聲,也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
標籤: [db: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