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2013年一包養網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requestId:68b4823e7643a5.05760128.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過去一年,面對復雜的包養網國內外形勢和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重慶市委領導下,堅持以鄧包養網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實施“一統三化兩轉變”戰略,完善財政政策支持五大功能區域差異發展、聯動發展、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穩中有進,切實保障改善民生,提高資金使用績效,較好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預算任務。
(一)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公共財政預算。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2013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50億元,完成1692.9億元,為預算的102.6%,增長15.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中央補助、上年結轉等1818.4億元,減上解中央等56.7億元后,財力為3454.6億元,支出3059.9億元,為預算的88.6%,同比增長12.6%。
政府性基金預算。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480億元,完成1669.8億元,為預算的112.8%,增長12.8%。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加上中央補助、上年結轉等361.7億元后,財力為2031.5億元,支出1737.1億元,為預算的85.5%,增長14.9%。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2013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00億元,報包養管道經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主任會議變動為68億元,完成65.9億元,為預算的96.9%。支出64.8億元,為預算的95.3%。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2013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900億元,完成974.9億元,為預算的108.3%,增長14%。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72.1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255.9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收入22.9億元,工傷保險基金收入17.5億元,生育保險基金收入6.5億元。全市支出預算為763億元,完成810.4億元,為預算的106.2%,增長24.7%。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546.4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238.4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出4.1億元,工傷保險基金支出16.6億元,生育保險基金支出4.9億元。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當年均實現收支平衡,當期余額164.5億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余額125.7億元,基包養甜心網本醫療保險基金余額17.5億元,失業保險基金余額18.8億元,工傷保險基金余額0.9億元,生育保險基金余額1.6億元。
(二)市級公共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2013年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60億元,完成663.6億元,為預算的100.5%,增長13.2%。其中,稅收收入414.5億元,增長14.3%。稅收收入超收2.5億元,按照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長期包養要求納入2014年預算統籌安排。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加上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批準調增的地方政府債券收入88億元、中央補助1197.6億元和上年結轉等338.2億元,減補助區縣1055.8億元和上解中央等63.3億元后,財力為1168.3億元,支出962.7億元,為預算的82.4%,同比增長11.8%。(詳見圖1)
圖1: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
——增值稅44.5億元,增長27.5%。增幅較高主要是汽車制造業快速增長及“營改增包養甜心網”等政策性因素。
——營業稅230億元,增長13.5%。
——企業所得稅67.6億元,增長9.1%。
——個人所得稅19.9億元,增長14.2%。
——城市維護建設稅27.8億元,增長17.6%。增幅較高主要是作為附加稅,受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增長拉動。
——房產稅13.8億元,增長13.8%。
——車船稅6.4億元,增長23.8%。增幅較高主要是汽車保有量較快增長。
——非稅收入249.1億元,增長11.4%。主要是城市建設配套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教育費附加等專項收入、資產轉讓及利息等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教育支出74.1億元,增長13.2%。
——科學技術支出12.3億元,增長7.3%。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1.9億元,增長10.6%。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7.4億元,增長16.9%。
——醫療衛生支出17.8億元,增長15.6%。
——節能環保支出41.7億元,增長13.7%。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77.2億元,增長35.6%。
——農林水事務支出36億元,增長12.2%。
——交通運輸支出188.3億元,增長24.6%。
——工業商業金融等事務支出68.4億元,增長7.3%。
——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支出16.7億元,下降24.9%。主要是地災礦產勘查實施項目減少。
——住房保障支出5.7億元,下降88.1%。主要是我市當期公租房建設任務陸續完工。
——公共安全支出45.5億元,增長6.4%。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9.4億元,增長8.7%。
(三)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2013年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850億元,完成1036.1億元,為預算的121.9%,增長15.5%。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加上中央補助、上年結轉等283.1億元,減補助區縣等256.8億元后,財力為1062.4億元,支出944億元,為預算的88.9%,增長16.3%。(詳見圖2)
圖2: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完成911.8億元,增長14.1%。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完成32.2億元,增長28.9%。
——轉讓政府還貸道路收費權收入完成22.1億元,下降2.9%。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902.7億元,增長15.7%。其中:土地整治和征地拆遷補償等成本性支出634億元,交通、農田水利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支出268.7億元。
——交通及工業商業金融等事務支出35.5億元,增長35.3%。
(四)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201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1億元,報經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主任會議變動為25億元,完成26.1億元。支出25.4億元。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
——國有企業上繳的國有資本經營利潤收入23億元。
——國有企業上繳專項收益3.1億元。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資本性支出5.5億元,主要用于補充國有企業資本金和補助微型企業資本金等。
——費用性支出3.5億元,主要用于彌補國有企業改制成本和解決遺留問題。
——其他支出16.4億元,其中:2億元用包養網于國有企業改革困難職工和關閉破產企業老工傷人員參加社會包養保險補貼,14.4億元用于政府購買污水處理服務。
(五)預算執行特點及主要工作
第一,收入任務圓滿完成。2013年,全市經濟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投資、消費、進出口等主要指標穩中趨好,為財政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市財稅等執收部門堅持依法征管,較好完成了全年收入預算任務。
——總體增速保持平穩。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全年保持在13%左右,月度間增幅波動最大為3.4個百分點,較上年收窄3.1個百分點,穩定性增強。稅收收入增幅連續6個月超過14%,累計完成1112.3億元,增長14.6%,其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增長較快,土地出讓收入完成1520億元,增長11.8%。
——重點行業支撐明顯。地方級稅收中,建設投資領域貢獻超過50%,增長16.9%,較上年提高8.6個百分點,發揮領跑作用;工業稅收占比逐月回升,全年增長11.7%,較上年提高9.3個百分點;金融業稅收增長15.4%,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轄區稅收中,建設投資、工業、金融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稅收各占三分之一,結構保持相對穩定。
——區縣增長態勢良好。區縣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7%,高于市級3.8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4.8%,較上包養管道年提高3.3個百分點。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8.7%、19.1%,均高于區縣平均水平。城市發展新區稅收收入增長20.6%,增速最快。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稅收收入企穩回升,增幅較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第二,促進經濟穩中有包養網ppt進。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復雜財經形勢,立足特殊市情和特定發展階段,統籌把握財政與經濟的關系,盡可能減少對微觀經濟干預,把財政扶持經濟的著力點聚焦到穩增長、調結構和優環境上來,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造條件。
——優化發展環境。落實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交通運輸業和研發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等部分現代服務業啟動“營改增”試點,兌現調高營業稅、增值稅起征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向企業減稅讓利265億元。取消和免征4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6項政府性基金,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6億元。取消、調整76項財稅扶持政策,營造符合市場法則、促進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安排專項資金和兌現扶持政策225億元,支持兩江新區、保稅港區、開發區和區縣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完善功能,打造產業集聚平臺。將江北嘴、悅來、保稅港區、港務物流公司開發范圍內的土地出讓收入全部劃歸兩江新區征繳管理。安排2.4億元,通過貸款貼息、擔保補貼、風險補償、保證保險等方式,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安排8.3億元,保障煤炭、成品油、電力等生產要素供給,滿足企業生產需要。
——穩定經濟增長。統籌366.2億元,加快高速公路、鐵路、軌道交通、城市道路和機場、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籌措46.8億元,支持農村公路、大中型水庫等公益項目建設。安排5億元,補助新建50個社區便民商圈和194個綜合超市、標準化菜市場,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善城鄉商貿流通體系,改善消費環境。安排17億元,落實家電惠民、汽車惠農等政策,補貼新能源汽車及節能惠民產品消費,支持民族特需商品貿易。安排14.9億元,支持糧食、食用油、藥品和農資等商品儲備,保障市場供應和穩定物價。安排5.9億元,扶持“渝新歐”鐵路運輸和鐵海聯運,支持電子口岸建設,推動新開辟洛杉磯、舊金山和悉尼等國際航線。安排7.7億元,支持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機電等特色優勢產品出口,兌現寸灘、果園等港口航運貨物補貼,發展服務外包,推動企業“走出去”。
——推動結構調整。安排29.7億元,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等產業集群建設。安排4.2億元,發展物流、會展、金融、旅游和文化等服務業,培育電子商務、物聯網、結算中心等新興產業。安排20億元,幫助民營企業融資和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轉型升級。安排3.7億元,支持中小企業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建設。安排8.5億元,支持基礎研究、應用技術開發和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安排7.2億元,加快鋼鐵、水泥、焦炭、電解鋁等產能過剩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支持大型服務業集聚區節能減排,促進報廢汽車處理等再生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安排8.7億元,支持基層安全生產和安監設施建設,加快關閉小煤窯、小非煤礦山、小危化、小煙花爆竹等“四小”高危企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第包養網單次三,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圍繞“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22件民生實事,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切實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安排36億元,繼續鞏固“兩免一補”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提高公用經費和校舍維修經費標準。安排21億元,落實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安排8.9億元,支持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和教師周轉房建設,改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學校辦學條件。安排10.6億元,完善中小學校食堂配套設施,補助人員和運行經費,保障營養改善計劃順利實施。統籌24.7億元,支持化解移民遷校等義務教育債務。安排2.3億元,落實被辭退民辦教師待遇,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安排14.8億元,支持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和民辦職業技術院校發展,繼續提高公辦中職生均公用經費和高職財政撥款標準。安排6.3億元,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緩解“入園難”。安排34.7億元,鞏固高等教育財政投入機制,支持特色專業、特色學科建設,促進高校提高辦學質量。安排1.7億元,支持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長期包養投入26億元,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
——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安排8億元,支持孵化園、創業基地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資本金補助、貸款貼息、創業培訓等配套政策,扶持新創辦3.1萬戶微型企業。安排2.5億元,落實招工補貼,保障重點產業用工需求。籌集1.9億元,政府購買7萬個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促進高校畢業生、大齡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群就業。安排3.1億元,支持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勞動技能。安排5.2億元,兌現就業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和補充擔保基金,扶持8萬人創業。安排6.1億元,落實社會保險補貼等就業援助政策,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籌集45億元,將城鎮企業退休人員和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待遇平均水平提高10%。支持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實現市內就醫和部分外地就醫實時結算。落實6億元,建立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安排58.1億元,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350短期包養元、200元,城市“三無”人員和農村“五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430元、300元,重點優撫對象平均保障水平提高15%。安排3.7億元,加大臨時救助,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安排0.2億元,支持公益性公墓建設。安排1.9億元,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鄉鎮敬老院建設,落實民辦養老機構扶持政策,推動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安排11億元,將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80元。落實7.9億元,支持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300個撤并村衛生室建設。安排0.7億元,支持開展全科醫生培訓,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安排14.6億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30元,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慢病管理等20余項公共衛生服務。落實7.2億元,繼續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安排1.4億元,取消藥品加成,建立多渠道補償機制,支持擴大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范圍。安排2.9億元,支持理順監管體制,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加大抽檢力度,保障群眾食品藥品安全。安排6.7億元,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
——改善人居環境。安排23.8億元,推進農村D級危房和城市棚戶區改造。安排0.3億元,支持城市居民家庭供水“一戶一表”改造和“三無”老舊住宅電梯更新。安排1.9億元,推動城市電網和棄管小區電力設施改造。安排34.包養網5億元,兌現燃油補貼,優化城市公交線網,落實一小時免費優惠換乘,增加農村客運線路和客運車輛,方便群眾出行。安排0.6億元,支持主城區新增公廁及過街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建設。安排44.8億元,支持污水管網和垃圾中轉站建設,補助城鄉污水、垃圾處理。
——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安排2.5億元,鞏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機制,支持128個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包養軟體益性文化場館和120包養合約27個基層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滿足城鄉居民文化需求。安排1.7億元,支持重慶自然博物館、群眾藝術館和美術館建設及運行。安排1.9億元,支持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等重點文物保護。安排2.4億元,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落實文藝院團轉制財政扶持政策。落實1.1億元,支持建設50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廣場臺灣包養網、500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110個社區路徑工程,落實射擊運動學校、重慶競技體育訓練中心建設及運行資金,進一步提高競技體育經費保障水平。
第四,推動城鄉協調發展。財力進一步向區縣和農村傾斜,鞏固農業基礎,保障平穩運行,支持生態環保,促進城鄉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支持農業發展。安排10億元,支持良種繁育、標準化基地建設、冷鏈物流和加工營銷,扶持區縣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安排2.5億元,繼續實施生豬、奶牛、森林等農業保險,補貼新增水稻、玉米等種植業保險,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安排35.9億元,兌現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試行“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安排25.4億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糧油生產。安排10.1億元,支持解決農村2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安排52.2億包養網元,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包養網站、江河治理,支持山坪塘集中整治等農田水利建設。安排23.9億元,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將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補包養網助標準提高到每人8000元,450個村通過整村扶貧驗收。安排5.8億元,實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支持200個村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安排5.7億元,加強農業防疫、森林防火、氣象服務、水文測報、防汛抗旱和水利設施后期管護,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保障平穩運行。保持25∶75的市與區縣財力分配格局。全年市對區縣補助總額達到1291億元。其中,財力補助531億元,比上年增加30億元。安排均衡財力補助150億元,著力縮小區域財力差距。安排運轉保障和調整工資轉移支付91億元,增強區縣政包養感情府運轉保障能力。安排定向補助200億元,重點保障醫療衛生、義務教育、民營經濟、生態環保和基層平安建設等政策落實。區縣人均財力提高到15萬元,最低人均財力達到9萬元,財力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改善生態環境。安排生態轉移支付20.6億元,加大對渝東北、渝東南地區財力補償。爭取三峽后續工作專項資金和三峽水庫庫區基金84.5億元,支持長江兩岸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增收、產業發展。安排4.3億元,落實民族地區的地方稅收全留政策,支持渝東南民族地區保護生態、改變面貌。安排5.6億元,啟動主城建成區湖庫污染治理,支持20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安排5.9億元,推進PM2.5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黃標車,支持推廣低碳、綠色建筑,鞏固深化“創模”成果。安排35億元,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提高到15元。
第五,切實加強財政管理。認真貫徹落實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堅持依法理財,從嚴管控支出,推進財稅改革,提高資金績效,財政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嚴控一般性開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有關規定,規范管理,推進公開,市級“三公”經費壓縮25%的目標得以落實。出臺管控措施,壓縮節慶、展會、論壇活動經費。修訂完善制度,嚴格會議經費使用管理。全面清理行政事業單位辦公用房,嚴禁新開工政府性樓堂館所。深入推進公務卡改革,預算單位使用量和公務支出結算金額得以提高。
——改進專項資金管理。探索設立重慶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優化專項資金分配方式。從申報、審核、撥付和監督等環節規范資金分配使用程序,明晰監管責任,實行公示公開,完善扶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補助、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及食堂建設等惠民資金開展重點專項檢查,確保真正惠及民生。
——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探索建立全過程管理機制,對887個項目133億資金試編績效目標,對微型企業發展、法律援助等16個項目實行績效運行報告制度,對農村公路、低保等32個項目255億資金實施市級重點績效評價,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報告和應用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探索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穩步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注重審計、會計等監督檢查結果的運用,預算會審、投資評審更見實效。
2013年,財政運行總體保持穩健,較好完成了全年收支預算任務。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應當看到,當前財政運行還面臨不少困難、財政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受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性減稅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趨于常態化;財政支出呈剛性增長態勢 TC:sugarpopular900